“唐大侠”近照
金秋,经过了一季的耕耘,又到了收获的季节。唐柏佑的系列长篇小说《古洞风云录》第二部《瑶王赵金龙》第二卷《鏖战三府城》刚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,第三卷《喋血洋泉镇》又完稿了,并开始了《古洞风云录》第三部《阳明山风云》的构思创作。
唐柏佑,新田县文联的一个普通干部,因在短短的4年时间里,创作了3部共20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,在湘南这方土地上掀起了一股《古洞风云》武侠热,被人称为“唐大侠”。说实在的,这个鼻梁上架着一副近视眼镜、斯斯文文的中年汉子,虽不像武侠小说中描绘的大侠那样粗犷放荡,豪气干云,其言行举止却也不乏江湖味。
唐柏佑出生于1956年,1977年从零陵师专毕业后,分配在双牌水库工作。他自幼喜爱新田民俗,立志钻研、宣传家乡的风土人情,因此他一直在寻找调回家乡的机会。1984年,几经周折,唐柏佑调回新田,先后在县委办、统战部、对台办、报社和文联等单位工作。
趁工作之便,唐柏佑经常深入乡间农舍,探索新田这片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的土地,“零距离”感受世世代代积淀下来的丰富民情民俗的无限魅力。
在被派往该县石羊镇驻村工作期间,唐柏佑被这里秀丽的山水、彪悍的民风深深地吸引住了。工作之余,他走到田间地头,几支土烟,一本笔记,一蹲就是老半天,虚心向百姓请教当地风俗,搜集历史故事。只要打听到有价值的东西,他都会想方设法、不辞辛苦搜寻到手。
门楼下瑶族乡是新田唯一的少数民族乡,原汗原味的瑶家风情和瑶胞赵金龙起义的历史让唐柏佑神往。为把瑶族这没有文字记载、仅用独特语言口口相传的民族文化弄个清楚,唐柏佑一有空就翻山越岭,走进瑶山的沟沟壑壑,去当年的古战场寻找历史痕迹,搜集到一皮箱相关书籍和资料,仅笔记就记录了70多本。
20余年来,他不畏艰辛走遍了全县370多个行政村,对新田的山水风貌、人文地理、风情民俗进行了详尽的解读,直至了如指掌。他千方百计搜寻资料,有日本学者增田贡的《皇朝政典挈要》、蔡东蕃的《清史演义》,有《清朝三百年祭》、《赵金龙起义》、《平瑶述略》、《新田县志》、《常宁县志》,还有周、唐、郑、邓、黄、朱姓氏族谱等,仅复印费就达上万元。
正是这些民俗瑰宝,为唐柏佑以后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和素材,成为其取之不尽、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。唐柏佑相继创作了大量有关新田人文风情的作品,《临江仙•春犁》、《别具一格瑶家三花》等600余首(篇)诗词、散文先后在《诗刊》、《人民日报》、《团结报》、《湖南诗词》等报刊发表。
经过几个月的充分准备和酝酿,唐柏佑觉得写一部具有鲜明的新田特色,能充分反映新田历史风貌和风物人情的武侠小说的时机已经成熟,2005年5月,他开始创作长篇小说《古洞风云录》。
唐柏佑的想法得到了家里人的大力支持,妻子主动承担了全部家务,女儿掏钱为他买回了电脑和打印机。年近半百的他之前从未接触过电脑,更别说使用电脑写作,为了提高效率,他下班一回家就一头扎进书房练习打字,每次都是家人为他盛好了饭他才出来。
写作是件苦差事。由于家里条件差,长年熬夜的唐柏佑冬天手上长满了冻疮,夏天光着膀子写作,一身痱子瘙痒难耐,可唐柏佑硬是挺了过来,写作从未间断过。
唐柏佑“走火入魔”地把所有业余时间花在了小说创作上,全心身沉浸在变幻诡秘的“江湖”里。一有空闲,他便拿出随身携带的小笔记本谋篇布局,写了又划,划了又写,一年间用完了13本笔记本。路上低头思考着写作,常常撞上电杆、墙壁,头破血流、摔坏眼镜成了“家常便饭”。
由于对新田民俗的长年研究,写作中唐柏佑几乎不需要查阅资料,越写越入迷,总是不知不觉就已忙到了东方吐白。不知多少个夜里,梦中他还在琢磨着故事的细节,经常披衣而起,打开电脑又是一番“苦战”。写到尽兴,他彻夜不眠,甚或连续几天足不出户,与世隔绝,闭门写作。就这样,从《古洞风云录》到《风云祠堂圩》,从《鏖战三府城》到《喋血洋泉镇》,他写了一部又一部。
唐柏佑创作的小说以清朝道光年间为大背景,以新田瑶民赵金龙起义为线索,把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玄幻化,在故事情节、战争场面、历史人文、佛理玄学等各个领域都继承和发扬了我国传统小说的优势,特别是那战争场面,描绘得、跌宕起伏,酣畅淋漓,大气磅礴,雄浑壮丽。
“柏佑先生的小说比较独特。由于具有鲜明地方特色,便具有了浓郁的乡土气息。它植根于新田这方神奇的土地,散发出阵阵田园山野的幽香,像一束难得一见的山花,非常值得读者去玩味和鉴赏。说它是湘南的一部百科全书,实不为过。”现任湖南省作协副主席、国家一级作家水运宪对唐柏佑的小说情有独钟。
国家一级作家,湖南省作协副主席、毛泽东文学院院长梁瑞郴看了唐柏佑的小说后,感触颇深地说:“柏佑君的长篇,我认为无论是人物的塑造、谋篇的精彩、语言的生动、史料的处理都有自己独到的心得。尤其是跌宕起伏、曲折变化的情节,悬疑丛生,引人入胜,是好读的通俗小说。”
每当完成一部书稿,唐柏佑总感觉有一种无比的惬意,大有“释刀豁然,踌躇满志”的情怀。对于今后的创作,他信心十足:“我已经走上了这条路,一定不会放弃的。我要在5年内,全面完成我的计划,用自己的方式记述和歌唱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!”
〔作者:唐人杰〕
〔编辑:肖娣〕